近日,筆者走訪了廣西隆林各族自治縣克長鄉,這里群山環繞,依山而建有上百個大大小小的蠶房,每個蠶房配套木質方格蔟和自動化省力化養蠶設備。
經村民介紹,楊得宗是這里的養蠶大戶,蠶房相對集中,承包的蠶房多。當時楊得宗正在查看蠶房的工作情況。
(廣西隆林桑蠶養殖“大戶”楊得宗)
楊得宗帶領我們看他的養蠶情況,說到:“這樣一百平米左右的小型蠶房我一共有10間,桑地200畝,都是養大蠶為主,割桑養蠶,每批養10張左右,一個月養三批。運用方格蔟、快速摘繭機和自動上蔟機自動化省力化養蠶,省人工,減少勞動強度,平時養蠶工人總共10人,現在秋蠶最后一批了有30張蠶左右,地里葉子也不多,就總共請有8人就足夠了,養蠶工人每天7點鐘到崗,就開始去收割葉子,回來自己喂蠶,中午休息2-3小時,葉子不夠,他們會自己去割葉子喂,每天工作8小時,120元一天,有時需要加班就另外加工資,平均下來,一天工資也在150-160元/天,都是村上的婦女,按時發工資,他們工作也積極,不需要我每天安排他們的工作,省力化養蠶,她們輕松,我也輕松?!?/span>
他又說到:“蠶房由政府出資建設給村集體,每個蠶房還配套300個方格蔟、自動摘繭機和自動上蔟機兩套,我向村集體租,一年租金630元/間,簽了十年,從2020年養蠶到現在,已經是第三年了,更加有信心去做得更好,今年又簽租了兩間300平米左右的大蠶房,明年養更多蠶,現在我主要考慮桑葉量問題,割桑養蠶,長得太慢,葉子不太夠,明年可能要改成摘葉子才行。”
(楊得宗用電動喂蠶車喂蠶)
他一邊說,一邊給我演示他電動喂蠶車和快速摘繭機給他養蠶帶來的便利。
說到這里,我很好奇的問到:“如果是政府出資建設的蠶房,還配套自動化養蠶設備,那不是人人都搶著用?”楊得宗樂呵呵的說道:“不會的,規定有10畝桑園以上才可以申請一個蠶房,而且只能用于養蠶,不能用于其它用途。而且養蠶也需要一些技術?!?/span>
我更是好奇了:“別人都不敢養,你為什么敢養?別人家最多要一間,你為什么敢要10間蠶房?而且今年還要增加?你以前是有豐富的養蠶經驗嗎?”
(楊得宗用快速摘繭機快速采繭)
“說到這里,還要感謝政府,不僅給我們建設了蠶房,安裝自動化養蠶設備,而且還指導我們有意愿養蠶的農戶外出培訓,到廣西宜州學習自動化養蠶,到德勝上坪基地學習養蠶經驗及養蠶流程,我以前從來沒有養過蠶,去到德勝,不僅基地養蠶,而且家家戶養蠶,我看到兩個老人家在家,利用小小矮矮的篷都能養蠶,未裝修的自家平房一樓也能養蠶,每次都能收獲100-200斤,我就更加信心滿滿了,政府給我們建好了這么好的蠶房,還配套自動化養蠶設備,我相信我自己也能做。而且,現在,我真的做到了。當年,現在很多農戶不敢養,可能也是擔心蠶病問題,但是現目前為止,養蠶三年了,村里良好的生態環境,做好日常消毒衛生,幾乎沒有哪批失敗,今年到目前為止,我總共養蠶有220張左右,現在這里今年最后一批還有30張左右,正在采摘繭的這間蠶房,蠶繭我估計可能有200-240斤左右,蠶繭賣給嘉利公司,蠶繭多的時候,廠里會來村上收繭,現在最后一批,蠶繭少了,我可能要自己拉過去,我打電話去問了,繭站說今天繭價29元/斤……”楊得宗回答到。
我笑著說:“你這個養蠶模式非常好,政府支持建設現代化蠶房給村集體,并配套方格蔟、快速摘繭機、電動喂蠶車、自動上蔟機自動化省力化養蠶設備,有意愿養蠶的本村村民優先可包租蠶房1-10間,使用年限10年,另外和村民協商租用土地200畝種桑葉,請村上婦女10人摘葉子和喂蠶,從小蠶共育點接收3齡蠶,直接養大蠶,每個月可以養2-3批,每年養蠶5-6個月,這么說來,一年養蠶至少也有250張蠶,養一張蠶可結出蠶繭100斤,當地的繭價算它25-28元/斤,一年下來總共收入超過65萬元呀!”楊得宗樂呵呵的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