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正值夏繭收購秋蠶飼養的關鍵時刻。近日,記者走進金溪鎮望嶺村諺凱蠶桑專業合作社,蠶?!按髴簟蓖跎儆颜诓倏v移動式蠶臺,“蠶保姆”們站在自動給桑車上為蠶苗供給桑葉,看到一排排蠶蔟上掛滿潔白的蠶繭,王少友由衷地高興。 近年來,依托這一片片小小的桑葉,王少友大力發展蠶桑養殖產業,在盤活土地資產的同時,也有效助推了村民增收,編織出了一條鄉村振興的“新絲路”。
![38061322](request.php?url=https%3A%2F%2Fcdn.yun.sooce.cn%2F2%2F126759%2Fjpg%2F171938906186724e15e6607ca56a6.jpg)
王少友(右一)指導養蠶技術
栽桑養蠶“領頭人”
王少友先后在外打過零工、干過工程,還養過豬。2017年,在外奔波打拼20年的王少友選擇回鄉種桑養蠶,在望嶺村流轉土地247畝建立蠶?;兀闪⒅貞c市黔江區諺凱蠶桑專業合作社,有成員6戶,社員54戶,其中建卡貧困戶、低保戶及殘疾戶占了近一半。 基地建成后,為了節約人力成本,王少友從廣西引進黔江區首臺機械化養蠶設備。這條自動化養蠶生產線,包含標準蠶棚、電動軌道、移動式蠶臺和方格簇自動上簇機等設備,可根據蠶棚面積進行增減,只需要一個人操縱移動式蠶臺,蠶農可站在自動給桑車上為蠶苗供給桑葉,能一次性養蠶20張。除了人工喂桑環節外,從一齡蠶開始直到大蠶上蔟結繭,其余工序全部由生產線自動完成。 “自動化養蠶設備與傳統養蠶相比,節省了三倍以上的人力,真正實現了工廠化養蠶,大大提升了養蠶的效率,讓我們可以有更多時間去抓好蠶桑各個階段的管理?!碑數仞B蠶戶對這套全自動養蠶系統十分認可。
![38061321](request.php?url=https%3A%2F%2Fcdn.yun.sooce.cn%2F2%2F126759%2Fjpg%2F17193890711430a85736c678d186b.jpg)
王少友研究桑葉長勢
帶動村民奔小康
在王少友的帶動下,村里的蠶桑產業發展壯大,收益也不斷增加,這也吸引更多村民回到望嶺村,共同發展種桑養蠶之路。當地村民除了土地租金、務工收入,年底還有分紅,收入穩步增加。他用實際行動帶動全村蠶農走出一條養蠶致富的路子。 “我組建合作社的初衷是想給周邊不能出門務工的人找一個出路。”王少友告訴記者,讓自己過上富裕生活的同時帶動更多的同村人一起奔小康是他的一大愿望。所以,他不僅帶動了不少建卡貧困戶發展蠶桑產業,還大量聘請了周邊群眾到合作社務工,增加他們的收入。 67歲的王少余幾年前摔傷落下殘疾,失去了勞動能力。他把自家的5畝地流轉給了王少友,平時也到這里打打零工,也都是摘桑葉這樣的輕活兒。如今,老人在家門口就能實現創收,這份收入為他的老年生活減輕負擔、增添保障,家人的生活質量與幸福感都得以提高。像王少余這樣的老人,有不少都在王少友這打過工,雖然他們的勞動效率不太高,但是王少友有自己的想法?!按謇锏泥l親我大多從小就熟識,以前大家也很照顧我,現在我能幫一把就幫一把?!蓖跎儆颜f,在發展種桑養蠶路上,他很感謝政府、區林業局以及駐村工作隊的幫助。 如今,王少友的蠶桑產業已逐步發展穩定,他把更多的時間用于推廣栽桑養蠶先進技術,不定期前往蠶?;貙e人進行技術指導,同時邀請專業技術人員開展養蠶技術培訓,解答村民技術疑難問題。 “我會繼續沿著鄉村振興的路子向前走,繼續我的種桑養蠶之路。”王少友說,近年的蠶繭收購行情穩定,村民種桑養蠶熱情高漲,對養蠶更加有了信心,今后他將陸續發展好蠶桑事業,帶動更多的村民走上栽桑養蠶之路。 下一步,王少友將帶領合作社成員立足本地區域內的蠶桑資源優勢,堅持以群眾增收為宗旨,以創新科技養蠶為動力,以綠色有機產品生產為方向,推進桑枝食用菌加工、桑園種植青菜頭、小白菜等特色產業,爭創更高附加值。